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学科师资 人才培养 招生就业 科学研究 合作交流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师资 >> 重点学科 >> 正文
国家一级学科作物学
发布时间:2022-06-18 | 作者: | 文章来源: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8作者:

作物学国家级一级学科现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作物生态生理、设施作物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等1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分设于农学院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现有旱农耕作理论与技术、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遗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作物主要性状的遗传育种、作物组织培养与种质改良、作物栽培与生理学、多熟种植7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多年来该学科在旱农耕作制度、高效种植模式、旱地农业生态、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作物品质育种、遗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种质改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2000年至2005年,科研成果获部省级以上奖25项,其中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有20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10项科研成果转让,产生经济效益8亿元。

5年中,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17部,均获省部级以上奖;出版教材9部,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646篇,其中在学术刊物上发表525篇,学术会议发表116篇,国外公开学术期刊发表5篇,有11篇被SCI、EI、ISTP收录。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98项,其中国家863项目6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五”西部开发科技行动计划重大专项、澳大利亚ACIAR等8项,地方政府项目49项目,累计科研经费1900多万元。

该学科点现有12名博士生导师,由22名教授、13名副教授和40余名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学术团体,梯队年龄结构合理。

学科点实验室总面积800平方米,有52台(件)价值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藏书量30.2万册,期刊拥有量51种(册)。

以旱农为特色的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学科由胡恒觉教授研究提出的“农牧结合”、“生态建设、草灌先行”等学术思想,在旱作农业的研究开发中至今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前瞻性,为培植我校特色学科方向——旱地农业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创立的高原一熟灌区亩产“吨粮”、“双千”模式,促进了绿洲生产水平的成倍提高。作物遗传育种学科选育出甘春系列小麦品种20个,面包用小麦品种甘春20号连续三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荐首选品种;培育出了甘农薯1号、2号、3号、4号马铃薯新品种,创立了微型薯供种体系,为甘肃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新新闻

学校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邮编:730070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6004040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15号
版权所有@甘肃农业大学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甘农就业

  • 官方抖音

Copyright @ 2015-2023 甘肃农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邮编:730070
主办:甘肃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投稿邮箱:xwzx@gsau.edu.cn

设计制作:兰州宜天网络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者!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6004040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