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学科师资 人才培养 招生就业 科学研究 合作交流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国重实验室育成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亩产超5.4吨
发布时间:2023-09-27 |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国重实验室
文章来源:国重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3-09-27作者:佚名

亩产超5.4吨!9月24日,由我校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铃薯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团队育成的薯条和全粉加工型新品种“甘农薯7号”在甘肃高台县新坝镇许三湾村千亩连片示范田进行了田间实收测产和品质检验。经省农科院、省种子管理总站的专家组现场测定,“甘农薯7号”的平均亩产量高达5424.96公斤。此外,其干物质含量在25%-28%之间,还原糖含量在0.02%-0.06%之间,低温贮藏6个月的还原糖低于0.20%。这些数据标志着“甘农薯7号”在马铃薯界的“江湖地位”得到进一步扩张和巩固,奠定了“薯界”新地位。

现场实测实收推进会

高台县新坝镇许三湾村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12.3毫米、蒸发量1923毫米。团队针对营养成分接近零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种植条件,采用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种植方式,开展了3600亩连片示范种植。在经受了4至6月初苗期低温,7、8月份高温,干旱以及干热风,“甘农薯7号”实现了丰收。

专家组一致认为:“甘农薯7号”适应性强、产量优势明显,并具有炸片炸条加工的适用性,尤其在抗低温糖化和耐贮性方面表现优异,将打破国内加工型马铃薯长期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甘肃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具有重要意义,擦亮了甘肃作为马铃薯大省的“新名片”。

“甘农薯7号”(原代号0730-180,简称180)属于中晚熟品种,植株繁茂,单株平均结薯数6—8个,平均薯重174.4克,商品薯率95.0%。该品种是以大西洋为母本、陇薯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5年杂交并收获实生种子;2007年培育实生苗并从中选出优异单株;2009年入选种圃进行株系选择;2010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11~2012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20年完成品种登记,2022年获得新品种权。

以优质、高产为主的马铃薯品种选育推广是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多年来,研发团队聚焦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升级,系统开展了加工专用种质资源精准评价、分子标记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有效解决了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冷凉灌区马铃薯专用加工型品种缺乏等问题。自2017年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以来,团队通过与企业签订供种及种植订单的方式,降低了种植风险,保障了原料供给,提高了推广效率。目前,已在张掖、金昌、武威、定西、乌兰察布、阿克苏、昌吉、巴里坤、哈密、天门、湛江、威宁等地广泛种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27.43万亩以上,覆盖全国12个马铃薯主栽省份。该品种的抗旱高产特性及优良加工品质深受马铃薯种业公司和加工企业的认可,“甘农薯7号”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将“薯”光无限。

当天,来自福建、广东、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的专家教授和种植大户,以及百事中国有限公司、荣腾农业科技公司、薯香园公司等企业代表现场进行了观摩,甘肃爱味客马铃薯加工有限公司作了交流发言。

 



最新新闻

学校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邮编:730070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6004040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15号
版权所有@甘肃农业大学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甘农就业

  • 官方抖音

Copyright @ 2015-2023 甘肃农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邮编:730070
主办:甘肃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投稿邮箱:xwzx@gsau.edu.cn

设计制作:兰州宜天网络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者!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6004040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15号